The Way Forward- ICEF INSIGHTS2025 报告解读
近年来,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等主要留学目的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影响国际教育的政策调整(详见往期文章《解读全球十大热门留学目的地教育国际化战略——ICEF INSIGHTS2025 报告解读》),例如签证规定的变化、移民政策的收紧以及对学生就业路径的新要求。这些政策的背后反映出各国对国际学生的需求正在发生转变:从过去单纯追求数量增长,逐渐转向更注重生源质量、学生与本地劳动力市场的匹配度以及留学经济的可持续性。
对于中国高校而言,这些政策变化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方面,国际学生在选择未来的学习目的地时正变得更加理性和慎重,高校需要面对更激烈的全球招生竞争;另一方面,这也为高校提供了优化招生策略、提升国际品牌形象的契机。通过更加精准的定位、注重学生匹配度和职业发展潜力的招生策略,高校不仅能够吸引到更高质量的生源,还可以借此加强自身的国际影响力,适应新的留学模式和市场需求。
在这个背景下,高校需要重新定义国际招生策略,将学生体验、学术支持和职业发展服务置于核心位置,从而在全球化的教育市场中占据主动。
一、注重学生匹配度
对于高校而言,实现招生目标并扩大生源市场的多样性依然是重要任务。然而,越来越多的共识认为,高校应优先吸引那些与项目、国家政策要求以及经济趋势高度匹配的学生。
要实现这一目标,高校需要更加注重“学生匹配度”的招生策略。这要求建立规范化的流程,通过精准定位目标生源池来吸引合适的学生。实践证明,当学生的学习目标、学术能力和经济情况与课程高度契合时,他们的学习体验会更好。
二、衡量学生成功的标准
高校需要建立一套清晰的“国际学生成功模式(student success model)”,以展示学生在校期间及毕业后的成长路径。这不仅有助于吸引潜在学生,也能够提升高校的国际声誉。NAFSA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 Fanta Aw 博士指出:“经济效益固然重要,但我们必须将学生置于核心位置。”
学生成功模式的核心在于高校通过明确的成果数据和支持体系,向潜在学生和家长传递出以下信息:
-
过往学生的成功案例:通过展示优秀毕业生的学术成就、就业成果以及职业发展路径,为潜在学生提供参考,帮助他们看到就读该校后可能实现的目标。
-
完善的支持体系:高校需要确保国际学生在就读期间能够获得全面的帮助,包括学术支持、语言培训、心理健康服务和职业指导等,从而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并迈向成功。
三、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
高校需要认识到,国际学生在选择学校时变得更加理性和具有针对性。芬兰坦佩雷大学国际教育与整合支持负责人 Joanna Kumpula 指出:“国际学生如今更倾向于寻找特色化课程和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
为满足学生的需求,高校不仅需要提供优质的学术项目,还需明确展示课程的职业发展潜力。真正满足学生目标的课程,能最大程度吸引到高质量的生源。
四、改进招生筛选机制
高校在优化招生策略时,应将学生的学术能力、社会融入能力和经济负担能力作为重要考量因素。
加拿大百年理工学院全球战略与市场发展副校长 Marie Braswell 指出:“高校通常只关注招生数量,但我们更需要评估学生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并适应校园生活。” 另外,尽管生源多样化仍然是高校招生的重要目标,但“高校也应考虑学生的经济负担能力,例如学生是否能够满足签证要求的生活成本。”
英国斯旺西大学国际合作副校长 Judith Lamie 则表示:“通过降低入学标准来扩大招生规模,这种做法不具有可持续性,反而可能导致学生难以完成学业。”
五、强调国际教育的多重价值
高校需要更清楚地向学生、公众和政府展示国际教育的意义。这不仅仅指的是经济收益,还包括它对社会、文化和学术的积极影响。
英国朴茨茅斯大学全球合作副校长 Bobby Mehta 指出:“国际学生的需求一直存在,但关键是要理解他们的需求到底是什么,以及如何以安全、规范的方式满足这些需求。” 通过这样的方式,高校可以在获得更广泛认可的条件下,更好地证明国际教育的重要性。
英国大学国际事务主任 Jamie Arrowsmith 补充说:“我们需要向外界展示,国际教育不仅能促进经济,还能推动社会进步、提升文化多样性和推动创新。” 换句话说,高校要让人们看到,国际教育不仅仅是收入来源,它还为社会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更广阔的视野。
六、转向质量导向的招生策略
未来,高校的招生工作将更多转向“学生匹配度”导向。高校需要重视在招生过程前期的准备工作,具体措施包括:
-
明确目标学生画像:根据课程需求和市场特点,定义目标学生特征;
-
强化招生团队能力:确保招生和市场团队全面了解目标市场的政策、教育体系和评估标准;
-
调整市场宣传内容:优化宣传材料、社交媒体和网站的内容与结构,吸引最匹配的学生;
-
完善学生旅程管理:制定清晰的“学生旅程图谱”,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在不同阶段的需求和问题,优化各环节的服务,更有效地吸引和培养潜在生源。
做好质量导向的招生,不仅能够构建更优质的生源池,还能提高签证通过率、课程完成率以及毕业生获得高技能工作的比例。同时,校友网络的影响力也会进一步扩大。此外,高校也可以将更多精力集中于处理高质量申请,而不是耗费时间筛选大量不匹配的学生申请。
八、数据驱动的关键作用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是高校提升学生匹配度的核心工具。通过深入的数据挖掘,高校可以制定更加科学的招生策略,精准定位潜在生源市场,并跟踪毕业生的成果,确保招生工作的有效性。
具体而言,高校应关注以下两方面的数据:
-
潜在学生市场数据:哪些海外学校、城市能够提供最符合课程要求的理想生源?
-
毕业生成果数据:毕业生是否获得高质量就业?这些数据不仅能够吸引学生,也能为雇主和政府提供有力证据,证明国际教育的价值。
数据能够证明国际教育的经济和社会贡献。例如,美国25%的独角兽企业由国际学生创立,42%的AI领域领军企业也由国际学生创立。这些数据对于展示国际教育的整体价值至关重要。
——NAFSA, Fanta Aw博士
通过加强数据驱动的分析,高校可以更精准地定位目标生源,并通过更有针对性的招生策略提升毕业生成果,最终实现教育与经济效益的双赢。